德语报刊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密集关注了欧中就投资协议达成共识。有评论叹息,欧盟错失了联手美国共同遏制中国的机遇,欧美关系中了北京的离间计。还有文章认为,有协议总归好过没协议。也有评论指出,关键在于协议是否具备监督制约机制。
柏林出版的《每日镜报》刊发评论指出,欧中双方就双边投资协议达成共识,欧洲企业获得了更有利的在华投资机遇,但是欧盟却为此付出了经济利益之外的代价。
"这听起来像是德国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结束前的凯歌,但实际上却是中国在地缘战略上赢得了一分:中国不用再担心欧美会联手对华强硬。……协议为欧洲企业提供了中国市场更有利的投资前景,包括电动汽车、医疗卫生等领域,对应的,中国企业也在欧盟市场获得了更为可靠的法律环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了12月30日的视讯会议。
苏黎世出版的《每日导报》也批评说,欧盟不应该在对华政策问题上撇开美国盟友。
"北京非常担心欧美联手协商对华政策。显然,欧盟想利用中国政府的这种不安情绪。但是,布鲁塞尔这样做,恰恰重复了特朗普的错误,欧洲人自己不久前还因此对美国总统口诛笔伐:操之过急的贸易协定、考虑不周的条约、更像政治秀而非长远对华战略的甩开盟友单干之行为……"
"这份协议毁掉了欧盟的重要政治资本。现在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形:要么中国全面确保中欧双方都拥有同样的游戏规则,要么欧盟让欧洲市场上中国企业的日子与在华欧企同样难过。北京很担心后一种情形,因为中国需要投资欧洲市场以获得欧洲的技术。新的欧中投资协议既没有展现出欧盟已经独立于美国,也没有展现出强大。这份协议没能重振欧盟的对华政策,反而削弱了它。为之高兴的是北京。"
立场左倾的《新德国报》认为,不论这份协议给欧盟带来了哪些利弊,最大输家是全球地位进一步降低的美国。
"布鲁塞尔向此前备受欢呼的美国候任总统拜登发出了一个明确的讯号:欧盟对北约盟友联手对抗中国的政策毫无兴趣。……诚然,协议中许多未敲定的细节还会引发激烈的拉锯;实际操作中,欧洲企业也很难就此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军者,中国企业也不太可能获准在欧洲战略敏感领域大肆收购。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这份协议发出了一个讯号:特朗普总统吆五喝六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没有前途的。"
《法兰克福评论报》以"中国的干扰行动"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欧中双方刚开始就这份协议谈判时,中国还只是一个专注于经济发展的新兴国家,但是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长为雄心壮志的大国,想要拓张其影响力,而欧中投资协议就是有力的证明。
"欧盟的这项所谓的成就,其实主要是正中北京的下怀。中国急于达成这份协议,是因为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欧美会重新相互靠拢。西方国家本可以联手让中国做出大得多的让步。现在,欧洲企业将在中国市场获得比美国企业更好的待遇。况且,中国所谓的让步能有多大价值,也是一个问号。欧盟希望协议能够杜绝强制劳动、保护人权。对于北京而言,这样的条件非常容易满足,毕竟按照中国自己的说法,'中国是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
在欧盟与中国完成投资协议的谈判后,双方多位高官发表声明赞扬这份协议,而专家也对这份协议提出质疑,认为协议恐使未来各国要合作面对中国带来的经济挑战时,变得困难。
柏林出版的《世界报》刊登了有副总编Robin Alexander撰写的评论"默克尔的欧中协议只有一个弱点"。文章认为,这份由默克尔审时度势大力推动的欧中投资协议,在经济方面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协议首次规定,双方必须明确交待各自的政府补贴项目。届时将能看到,那些近年来用低廉价格打败欧洲对手的中国企业,究竟有哪些是真的更具竞争力。诚然,这一措施还远远不足以实现市场参与者的机会均等,但无论如何是订立了这一目标。"
"从经济角度而言,这份协议颇有意义。中国的经济成就也部分建立在大规模强制劳动的基础之上。如果欧盟还真的在乎自己一直在标榜的价值观的话,就绝不应该和中国经济的这一部分做生意。欧中投资协议也为此设立了独立监督观察员机制,但是却没有为触犯条约的行为引入自动惩罚措施。这是协议的重大弱点。"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体制竞赛需要一个框架"为题,刊评认为,尽管协议本身以及中国的行为有不少值得抨击的地方,但是双方能够就游戏规则达成共识,总归不是一件坏事。
"中欧之间达成了共识,中国与西方正处于体制竞赛之中,北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缺乏调整为我们西方所构想的自由法治体系之意愿。中共正坚持自己的统治、管控、人权理念,而且他们在世界上并不孤独。西方有能力、也应该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和中国竞争,从而在这场体制竞赛中告诉中国民众,还有不同的道路可以选。但是,西方却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们,投资协议并不是用来更换政权的工具。"
文章随后盘点了欧中投资协议对双方经济的重大意义,但不论如何,新协议中的合作机构、调解机制将能更便捷地指出触犯协议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话总是比回绝更有效。若想让体制竞赛在和平、建设性的环境中进行,就需要进行合作,需要就某些游戏规则达成共识。欧中双方在年底前达成共识,就是一个令人欣慰的信号。"
冠状病毒变异和突变:科学解释